假设你某天路过一间咖啡店……咖啡店的门口有个老板在发传单。你拿了传单看了看,觉得餐点普通、照片拍得没什么吸引力、价格也不划算。再看了看店面,店面装潢没格调,也没什么人在里面用餐。你心想,自己既然还有满街的咖啡店可以选择,何必选这间毫无吸引力的店呢?所以你打算无视地走过。
结果这时候,对方突然激动起来,拿出小点心要你试吃。你既然没想进去,所以也不想拿点心,你谢绝了。对方以为小点心不够,又拿出咖啡希望你试喝。你开始觉得这一切变得真麻烦,尤其担心你喝了不进去用餐对方会不会更激动?所以你觉得有压力,就更努力试着要避开往前走。没想到他看你想走,居然跑到你前面扯住你,低声下气的希望你给他一个机会。他说「我的东西很好的,你一吃肯定就会爱上的!」他又说「你完全不给我机会,就否定我,这样不是很不公平吗?」
请问,你碰到这种事情,会不会觉得这是个精神病,能逃多远逃多远?
这就是女生面临不喜欢人请追猛打时的心情。
这都属于当对方反应不如预期,让自己进入了「承诺升高」的心理循环。最后在面子与自我认知上过不去,然后走入悲剧的结局。
最后要不是自己的内心被数年拒绝下受了重伤;不然就是因为过程中最终无法自我平衡,而造成女方心理上的恐惧,或是物理上的伤害……
要避免掉入这类骑虎难下的承诺升高陷阱,我的建议是:男生其实从高中开始,就该建立一个不一样的观点:
专一认真没有不好,但不是这时候用。
请你先忘掉「单一」、「专情」等这类字眼。
这类字眼是等你找到长期伴侣后才该思考的东西。当一个女生根本还没接受你之前,拿这些字眼出来,纯粹只是压力。而且当你完全没有交过女朋友时,你根本连怎样的女孩适合自己都还搞不清楚,就随意承诺自己会专情,其实根本是不负责任的夸大。
增加社交对象,分散自己对单一女性的注意力。
男生如果从来没交过女朋友,你在思考异性的相处上请不要走「集中策略」,而应该走「分散策略」。 讲得更白话一些,就是你该让自己能「跟尽量大量的异性相处融洽」。等你习惯跟女生互动、能自在跟她们吃饭、谈话、嬉闹、甚至讲心事,你自然会从这么一群女生中,找到合适交往的对象。
请记得,跟很多人相处融洽并不是乱、也不是花心,是交往前本来就该有的过程。你身边受欢迎的男人其实都是这样。让女生觉得他们很友善 — 可能很有社交能力、可能很会说笑话、可能很会耍宝、可能很好亲近、可能很善于聊天、可能懂很多东西,所以女生跟他们相处起来没压力且又好玩。唯有没压力,才会自然地一起聊天、一起做活动、一起读书、一起写功课、甚至一起去哪里走走,然后彼此发现相互吸引的特质,最后开始恋爱并交往…. 这时候,再来谈单一与专情才开始有意义。
你的「好」,跟异性喜欢的「好」不一样。
此外,「分散策略」让你提升社交力以外,也能帮忙自己找出自身的「市场定位」!这意思是说:到底我在恋爱市场上做为一个商品,我是有卖点的吗?我是可口的吗?我到底能吸引到哪些族群? 这些问题其实是十几岁的男生最该知道的事情。因为如果发现自己在大部分人眼中是低价值的,十几岁的你可还有很多年慢慢自我改善。若等到三十岁时才发现问题,改善的时间会少一些。(但更加需要改善)
女生在十多岁这段时间比男生更有优势之处,在于她会直接面临到男生的追求。高中到大学有七年的时间,让女生很明确理解自己的市场区间在哪里,自己能吸引怎么样等级的男生。加上女生随着年龄增加会越来越成熟漂亮,自信心也会在这时期增高。但男生在这时间点,若没能让自己理解市场价值,甚至跟上市场平均,当然会在恋爱上更显得没吸引力。
那要怎么才能知道自己在市场上的相对位置?最合宜的方式,就是「逼」自己跟很多异性往来。然后你会开始理解。明明觉得自己很好,但怎么都没人理你?或是,你能让很多人觉得你有趣?你能跟很多人谈心事讲梦想?亦或是你是能让很多人想跟你单独约会?甚至是虽然有些人对你毫无兴趣,但另外一个具备某些特质的异性则总觉得你有趣又好玩?当你得到一定数量的真实互动的回馈下,你其实会很清楚知道,总有些人肯定自己,也总有些人自己是有些难于吸引的。
所以你在越年轻时越应该要分散认识异性。等认识到一定程度,你理解自己市场定位,理解自己喜欢怎么样的异性,理解自己该提升的哪方面价值,然后能找到一个合适相处的对象,这时候请再让自己开始集中专一。
事实上,恋爱的起点真的无关你多用心与诚意,而是必须让你本身先受欢迎,别人才会想让你靠近。别人想靠近了,你的诚意也才有意义。若别人根本不想认识你、不希望你靠近,诚意只是骚扰,只会带给别人恐怖……
回到开头的那个咖啡店老板,他最该做的,绝对不是偏执逼近;不是诚意、不是送东西、不是拜託对方给自己机会。唯一该做、以及唯一能做的,其实是后退。回去把包装设计好一些,把菜单改得更有特色,餐厅门面打理得吸引人一些,然后事情或许才会真正出现转折。
爱情真的没有求来这回事的……
快速脱单追到女神添加微信,朋友圈每天分享脱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