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亲密行为的根源“
首先指明,在诸多亲密行为中,身体接触是最重要的亲密行为,然后将亲密行为追溯到婴幼期的母婴互动尤其妈妈和婴儿的身体接触和微笑,又详细描绘了童年期孩子和父母的亲密行为。作者反复强调,婴幼期和童年期父母的养育方式对人生的亲密行为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我追寻从子宫到墓园的亲密行为模式,详细描绘了生命早期的各个阶段,成年以后的各个阶段则一掠而过。”
第二章“两性亲密行为的诱因”
审视成年人的亲密行为,概览性亲密行为的各种信号,分两步走。第一步根据人体性感部位扫描,分别展示胯间、肚脐、臀部、腿部、腹部、腰部、乳房、肌肤、肩头、颌骨、面颊、眼睛、眉毛、面孔和头发的性感信号;第二步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研究人体接受或排斥亲密行为的这种信号。莫利斯说:“在以上的大规模巡游中,我们注意察看了人体各部发出的信号,但我们还需要从整体上观察人体。人体部位不再单独展示,而是同时展示,以组合的形式、在具体的语境中观察。其组合气象万千,其语境变换多样,社会交往之所以繁复多彩、令人神往,盖源于此……我们总是努力发出一套平衡的信号,有些是吸引人的亲密行为,有些又是在排斥亲密行为。
第三章”两性亲密行为“
研究成人求爱的亲密行为和性爱亲密行为。不知不觉间,成年人随时都在展示和”阅读“他人的性感信号,也在限制自己和他人的性感信号。从亲密行为的角度看,人生分为婴儿期、童年期和成年期:“婴儿期温柔的亲密行为让位于童年期欢乐的游戏,继之而起的是成年期困难的社会交往。”
成年人的求爱过程可以分解为12个阶段,它们是:(1)眼对身阶段,(2)眼对眼阶段,(3)话对话阶段,(4)手对手阶段,(5)臂搭肩阶段,(6)臂挽腰阶段,(7)嘴对嘴阶段,(8)手对头阶段,(9)手对身阶段,(10)嘴对乳房阶段,(11)手对生殖器阶段,(12)生殖器对生殖器阶段。
这12个阶段的变异有三种主要的形式:过程的压缩;阶段的调整;模式的细化。
热恋中的成人回归婴儿的亲密行为。“恋人觉得很美好,但旁人却常常予以贬低。
常见的格言就显示了这样的态度:‘爱情的开篇就是智慧的结束’、‘爱情是苦恼的病患’、‘爱情是盲目的’、‘爱情使我们容易上当’、‘爱情是不可救药的小恙’、‘爱情和智慧不可兼得’、‘恋人是傻瓜,天性如此’”。(100页)
第四章“社交亲密行为”讲社交亲密行为的性质、特征、分类、需要和限制。
社交亲密行为和婴幼期、童年期的亲密行为截然不同,和恋人的亲密行为也截然不同。
成人对社交亲密行为抱矛盾的心态:既需要又限制。我们需要社交,因为怕孤独;又限制社交,因为我们怕与亲人之外的陌生人和友人太亲热。
限制社交亲密行为有两个原因,一是现代生活压力大、陌生人太多,我们要防止和陌生人的亲密接触,因为成人的亲密接触会产生性的联想。
如何研究社交生活中的身体接触和亲密行为呢?办法是“将身体接触程式化。我们解析婴儿期无抑制的亲密接触,将其还原为一个个的片断。每一片断都程式化、固化,直到它能放进一个界线分明的类别。”
有趣的是,作者把一切社交行为里的身体接触都追溯到妈妈对婴儿的两个亲昵动作:拥抱和拍背。他又认为,社交行为里的身体接触都是拥抱和拍背动作的片断,且都是没有性含意的身体接触。
莫利斯把这些动作片断分为八大类:(1)正面的贴身拥抱(2)搂肩式拥抱(3)手搭肩(4)手臂挽手臂(5)手拉手(6)头部接触(7)亲吻(8)握手。
正面的贴身拥抱可分为恋人及夫妻的拥抱和社交性拥抱。
社交性拥抱又分为三种:(1)正面的贴身拥抱(2)搂肩式拥抱(3)手搭肩式拥抱。
莫利斯区分“臣属之吻”(subordinatekiss)、“敬畏之吻”(reverent
kiss)、“友谊之吻”(friendlykiss)和性爱之吻“(sexualkiss)。
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他既有能力爱,同时又极需得到爱。从一个部落狩猎者进化至今,他发现自己正处为在一个盲目扩展的群体社会里。由于四周都充塞着人.他只好退守于自身之中。当他感情失挫时,他甚至会弃绝最亲近的人,直到最后孤独一人漂浮在茫茫人海中C他无法从外界获得感情上的支持,渐而就变得精神紧张,烦燥不安,最后很可能变得乖戻狂暴。他失去了安抚,便转向那些默默无言的、不会伤害他的替代物。然而,真正的爱总是相互的,替代物终究不能完全替代爱。在这种情况下,除非他能找到真正的亲密对象——那怕是一个也好–否则便会痛苦不堪。为了防备他人的侵犯和出卖,他被迫穿上盔甲,他因此而变得战战兢兢,拒绝和一切人接触,因为在他看来任何接触或者被接触即意味着伤害或者被伤害。在某种意义上,这已经成了我们时代的通病,成了现代社会亟需加以治疗的一大痛疾。如果再无视这种危险,那么——就像我们食物中的有毒化学物一样一一它将一代甚于一代.直到最后变得不可收拾。
有时,我们固有的适应能力反而会有害于社会。我们在这样一种极不自然的状态中生活者,而且还将这样生活下去;我们宁愿挣札着去适应它,而不愿主动地去重建一种健全的人际关系。就这样,我们在拥挤不堪的城市里挣扎着,越来越近离爱.远髙人与人之间的亲密状态.直到深深的裂痕出现在我们之冋。这时,我们又手舞足蹈地大谈一些玄妙而空洞的理论.自欺欺人地相信世界太平,好像大可不必杞人忧天似的c我们嘲笑那些有知识的成年人:他们竟然不惜代价地在科研机构里玩那种幼稚可笑的接触和拥抱游戏!
而我们自己呢,对一切都视而不见。其实,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只要我们承认这样的事实:温柔之情并非卑微之事,并非只有婴儿和恋人才需要;我们所有的人,都需要放松情绪.都需要暂时地、忘情地、神奇地复归于亲密状态。
第一章 亲密行为的根源
第二章 两性亲密行为的诱因
第三章 两性亲密行为
第四章 社交亲密行为
第五章 特殊亲密行为
第六章 亲密行为的替代
第七章 恋物行为
第八章 自我亲密行为
第九章 亲密行为的复归
阅读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