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年来,“晚婚不婚成流行”成为了很多年轻人之间的话题,几次三番引发了网友们的广泛讨论。
去问问现在的年轻人对婚恋的态度,大多是不想结婚,只想谈恋爱,而他们的态度也真正落到了行动上。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2013年全国结婚率为9.9‰,2014年降低为9.6‰,2015年为9‰,2016年降到8.3‰,2017年再降到7.7‰,2018年全国结婚率为7.2‰,结婚率连跌5年。
简单说就是:不是一百个人里,而是一千个人里只有7.2个人结婚,也就是一万个人里仅有72个人结婚。
2019年结婚登记的接近950万对,离婚的有404万对。
全国结婚率连续下降的趋势下,虽然第一批90后已经成为社会主力军,告别单身的婚姻生活紧随而至,但就算是“三十而立”的年纪,绝大多数人的想法都是:“不着急。”
-
婚礼:一场婚礼平均近25万元。其中,婚宴支出10万,婚庆服务消费5万,蜜月旅游2.5万元,珠宝首饰2.5万元,婚纱礼服2万元,婚礼用品2万元,婚纱摄影0.8万元。
-
买房:购买婚房500万(够住就行),只算首付150万元;
-
-
还有彩礼没算,南都周刊也对此做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显示,大约有一半的男性受访者彩礼支出超过6万元。
这样看下来,结个婚处处都要花钱,没有个10万都不能结婚。
据腾讯理财通《2019国人工资报告》,月薪过万人数随着工作年限递增,但工作10年月薪高于1万的人数依然不足三成,仅为22.44%。
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的房租收入比已经达到了惊人的60%,这意味着到手的月薪近乎三分之二的钱都要拿来交房租,更不要说结婚了。
95后的很多年轻人,有些刚入职场,有些还在专心打拼,有些还要忙着养活自己。
就像之前因“情侣的消费观能否磨合”上热搜的情侣,女友花2000元买机票回家,被男友阴阳怪气吐槽消费观有问题,最终两人闹得不欢而散。
从对话中可以看出,两人的家境不同,所成长的环境和形成的三观也不同。
除了必要的支出,其他的一切都是浪费。在七夕买束花,他觉得是浪费;节日一起出去看电影,他觉得也是浪费。
其实他并没有错,因为他从小的家境让他养成了这种习惯,可是女方的家境与他不同,也没有错。
毋庸置疑,现在的年轻人对婚姻和伴侣都有着更高的要求,他们期待着能够寻找到有灵魂共鸣的伴侣,不再像过去一样,只是找个伙伴搭伙过日子。
和不合适的人走入婚姻,这杀伤力无疑是比单身更巨大的,这样的妥协,是对双方的不负责任。
《中国统计年鉴2017》显示,我国单身人口总数已达2.4亿以上,也就是说,每六个人中,就有一只单身狗。
新周刊在《中国社会十大症候》中将这种缺失形容为“爱无力”。
怕表白被拒,又怕不努力追求就没有然后;怕恋爱太麻烦,又怕一个人太孤单;有伴侣怕不忠诚,没伴侣的怕连渣都遇不上;怕结婚不自由,又怕不结婚只剩下自由;怕生孩子养育不易,又怕不生孩子养老太难……
很多年轻人一方面觉得“单着挺好“,但是另一方面又在暗中“期盼结束单身生活“。
单着的人,无疑也会有“情感需求“,会感觉到孤单寂寞,他们偶尔也会害怕自己一个人。
于是,有人发明出了“素p”,也就是交个单纯一起睡觉的朋友,用这个方式来满足情感需求。
因为孤独,年轻人约个人出来开房一起抱着睡觉,想知道世界上还有人能够陪伴。
因为孤独,有的人还是选择了结婚,但因为对传统婚姻制度的不适应,他们又想出了“合同婚”。
什么是“合同婚”?就是不领证登记,只是以夫妻名分住在一起,以每年更新一次合同来约束互相的生活。
两个人经济独立,出门吃饭、买东西统统AA,也不做“夫妻关系”的严格约束,如果觉得不适合的话下一年就可以分开。
其实有点像是我们所说的“事实婚姻”,但这对夫妇是有找律师为他们的关系做公证的,所以总体来说,也算是有法律的保护。
他们都认为,这种形式最大的好处在于“在回家的时候,家里有人在”“生病的时候有人照料关怀”。
婚姻中关于经济的纠纷,财产公证后也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种形式的相处,表面上把婚姻中的一切弊端都剔除了,但实际上好像只是各取所需。
一个喜欢二次元的小哥近藤显彦,就很认真地准备和自己喜欢的动漫人物结婚。
据说十年前,近藤显彦在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曾经被一个女性上司欺负过,从此对所有现实中的女性都产生了深深的阴影。
直到他接触到了初音,从此就对初音陷入了深深的喜爱,后来喜爱到想和这个卡通人物结婚。
并且,他也真的行动了,他和这个卡通人物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婚礼。
大概是因为真的喜欢吧,这就好像有的人选择一生与爱好为伴一样。
其实不管是约素p,还是选择合同婚、二次元婚,大家都是为了解决自己“孤独”的问题。
之前,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2018年进行了一项名为“你感到孤独吗?”的调查,结果公布之后令人吃惊。
在日本,最孤独的人不是失独老人,也不是留守儿童,而是26岁的年轻女性。
如今很多青年都在一线城市打拼,他们大多数都是“被动孤独”的状态。
虽然口头表达得不多,但孤独这种情绪,却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孔不入。
很久之前,网络上流行过一个「十级孤独量表」,最轻的第一级是一个人逛超市,最重的第十级是一个人做手术。
一周五天的工作日,周六用来加班,周日在家睡大觉躺尸。
在夜深人静,手机上找不到人聊天的时候,他们会感觉到一丝的孤独。
在和同事聚会说说笑笑之后,独自回到空无一人的家会感到孤独。
曾经,一个女老板在网络上被别人诈骗了200万,却选择了不报案,原因在于骗子每天都陪她聊天,聊家人、聊生活、聊情感,每次聊天都能让她感到很暖心。
甚至于,骗子的每天的陪聊治好了她的抑郁症,女老板说:“在我人生最低谷时,是他帮了我,就是被骗了,我也认了,我不报案。”
有的说女老板是不是傻,被骗钱都还不追,但在她看来,陪伴大概比金钱更重要。
现在的人,无论如何是何种生活状态,都各有各的孤独:单身的孤独、离婚的孤独、还有结婚后不被理解的孤独。
大量的研究发现,孤独存在极大的危害性,它会提升成年人换上抑郁症的风险,让人在同等压力下表现更差,睡眠质量下降,更喜欢抽烟,还会使人更容易患上慢性疾病。
如果感到孤独,不需要觉得这是一个不健康的状态。如果你需要陪伴,大可以留出时间和亲友交流,必要的时候见面玩个痛快。
大方地建立与他人的联系,是解决孤独的最好办法之一。
其实,我们要明白,每个人本质上都是孤独的,就算有人陪伴,我们都要孤独地走完整个人生过程。
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可以阅读,看书、跑步、打游戏、写作等等…….
不一味地忍受孤独,而是尽可能地丰富自己,或许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
接受人生孤独的本质,但同时我们又尽力地拥抱丰富的人生,这可能才是与孤独和解最好的方式。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