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相亲活动,相亲节目的兴起,再加上身边七大姑八大姨的催促,相亲作为一种最无奈,却又最普遍的恋爱形式逐渐被广大单身男女所接受,可很多时候,相亲的结果都不是特别好,好像和一直我们观念里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相差甚远,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我们历史上古人的“相亲”并不是像现在这样,一个愁婚一个愁嫁的两个人坐在一起直奔目的。我们先来看看古人的“相亲大会”是怎么做的,杜甫《丽人行》中是就有描述长安三月三的“相亲场景”的: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也就是在三月三,也就是传说中王母娘娘蟠桃大会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里未婚男女青年聚在一起赛歌,赏歌,对歌,情投意合的男女边互赠信物。也有一些地方是在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类似于《兰亭集序》中曲水流觞的活动,可以理解成将盛了酒的酒杯放在溪水中,由上游放下,酒杯顺着溪流到了下游,在谁的面前停下,谁就得即兴赋诗饮酒,如果遇到心仪的人,两个人便会择柳相赠,脑补一下,是不是感觉都很浪漫?
而现在的相亲是怎么做的呢?可能是因为“被迫撮合”,也可能是因为“年龄太大”,反正心里多多少少总是有那么点不情愿,从本能上感觉相亲破坏了自己心中爱情的神圣。

大家有没有发现同样是相亲,现在和古人的方法完全是不一样的?曲水流畅是先从培养双方的感觉的“软条件”开始,先有了感觉再谈爱情,而现在是先从“硬条件”开始的,红娘先介绍一下两个人的情况,不外乎学历啊,经济实力啊,外貌啊,是不是有房有车这些,可以用一个我们很常用的词——“性价比”来描述,可感情、幸福这是人的一种感觉,并不是靠“性价比”就可以判断的,爱情产生的方式从来都是先喜欢上一个人,对对方有感觉,你才会想要更多的去了解对方,可现在还没见面呢,就抱着排斥、挑刺的心理去了,这样的心态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会先入为主的对对方有“偏见”,让本来可能很般配的两个人擦肩而过…
针对很多兄弟在相亲中莫名屡战屡败的情况,西门今天来教你一招正确的“相亲方法”:
看过上面我们讲的古人和现在的相亲方式,相信很多兄弟会体会,相亲并不是非得找个“餐厅”吃顿饭才叫相亲,也并不是一群人面对面“挑货”一样才叫相亲。相亲只是一种形式而不是捷径,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目的,不要太过拘泥于形式,也不要上来目的性太强,相亲也可以变着花的“相”。
比如之前我们有个兄弟相亲不下50次都以失败告终,相到再也不相信一对一的相亲了,在和西门聊天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个兄弟喜欢出去玩,但更多时候是和自己的同学朋友,大多都是男生,所以西门建议他换个玩法,把相亲融入自己旅行游玩的过程,不再局限于和朋友一起,而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驴友去玩,久而久之,他结识的女生也越来越多,在轻松的游玩氛围中轻松的表达自己,展示自己,也更容易表现出自己的“闪光点”,最后在一次游湖的过程中,他遇到了自己的真爱,现在已经组成了幸福的家庭。
所以既然常规相亲法已经被很多人“诟病”,那就换条路走,条条大路通罗马,参加一些同城活动,运动会,交友会,读书会,爬山,还有像我们年初大火的跑猪活动,只要你心里有爱,到处都是你的试炼场!
社会本是美好的,你对这个社会的抱怨,往往在于你所处的层次,让你看不到、遇不见那些美好,你在37楼,可以感受在云端的浪漫,你住地下室,只能听到别人丢垃圾的声音!我想和你一起睡觉就是耍流氓,我想和你一起起床就是徐志摩!如果你不会撩妹,在撩妹的过程当中不懂得如何跟妹子聊天;身边的女性资源很少,约不到妹子;或者你想找个靠谱的女人走进婚姻的殿堂,不想自己一个人在孤独的夜晚独自看着天花板,而是想身边有个人温暖的怀抱你。添加下方的导师微信,每天微信朋友圈分享更多恋爱干货技巧,只要你按照导师的指导去做,你会发现,感情幸福并不难!